“我的致富‘绿洲’在库布其沙漠!”51岁的蒙古族大叔那仁满达胡感慨道。
那仁满达胡的家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杭锦旗呼和木独镇巴音温都尔嘎查,地处库布其沙漠腹地。借助当地“引水治沙”工程带来的沙漠绿洲,他扩大了养殖规模,还投资修建起了“牧家乐”。去年,他还“脑洞大开”在沙漠中的水塘子里养起了螃蟹、鱼、虾,年收入翻了好几倍。
“引水治沙”是内蒙古因地制宜扎实推进生态建设的一个生动案例。
将黄河凌水成功引入后,库布其沙漠里渐渐有了“绿洲”。 杭锦旗委宣传部供图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风吹绿草遍地花。彩蝶纷飞百鸟儿唱,一弯碧水映晚霞。骏马好似彩云朵,牛羊好似珍珠撒……”盛夏,“大道康庄??人民网全媒体调研行”团队走进内蒙古调研采访,看到的是歌曲中的美丽场景重回视野,生态环境生机勃勃、农牧产业创新发展。
生态优先,“诗和远方”渐成现实
敕勒川草原是距离呼和浩特最近的草原,被称为呼和浩特的“后花园”。“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首古代民歌对敕勒川草原传神的描述,令这里成为无数人向往的“诗和远方”。
“这张是敕勒川草原生态恢复前的照片。由于人为破坏和自然原因,敕勒川草原生态环境一度恶化,植被衰退,变成乱石满地、黄土漫天之地。”内蒙古蒙草生态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蒙草生态”)品牌总监陈睿珏介绍。
2012年,蒙草生态承接了敕勒川草原修复工程。“我们通过科学的方法,把本土植物还给这片土地,通过人工修复启发敕勒川草原的生态自愈能力,实现生态的可持续性,最大限度地再现原生典型草原生态情景。”陈睿珏说。
敕勒川草原生态修复前后对比。 蒙草生态供图